龙泉青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一站通)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98|回复: 37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瓷器部分典藏精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 16: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永乐青花人物扁壶高29.7公分,口径3.6公分,足长12.0公分,足宽8.0公分小圆口,细直颈,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平底微凹,颈附双如意弓形耳。颈画蕉叶纹一周,上下加饰青线七道,肩及底边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主纹则绘山水园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乐器,歌舞其间;乐人面貌、服饰皆异族相。青花浓重,多处带褐绿及铁褐疵斑,斑处微下陷。白釉泛青,耳边聚釉处则显湖绿色。胎骨匀轻,质坚细腻,胎釉一线呈浅橘色。扁壶又称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国式样,山水风景画的绘法为传统水墨形式,只是人物为外邦异族。明代永乐开始,青花瓷器装饰摆脱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世称明代官窑「永乐人少」,此为永乐官窑中无论釉色、绘画都极为精妙的一幅山水人物图画。
本篇文章来源于 〖龙泉青瓷网〗 原文链接:http://www.lqqcw.com/bbs/Show.asp?bid=4&aid=4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春雷琴
  长126.0公分,高10.8公分,肩宽22.1公分,尾宽17.2公分
  
  琴为中国古代的弦乐器,外形轮廓因时代,地域,作仿而各有差异。本件琴作连珠式,表面松涂的黑漆,断纹细密。玉徽、玉轸、玉足,轸上均细刻篆字。肩部共鸣箱的龙池为圆形,凤沼长方形。琴底颈部刻行草书「春雷」二字填绿。龙池左右分刻隶书铭︰「其声沉以雄,其韵和以冲」、「谁其识之出爨中」,钤印一,印文剥蚀。龙池下似曾有一大方印,但经漆补,隐晦不清。 「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斲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记之:「春雷,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天地间尤物也!」传世唐琴极珍罕。此琴于民国时,曾经何冠五、汪景吾、张大千等名家收藏。当代琴家试弹,皆称此琴音韵沉厚清越,十分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6: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
  通盖高19.2公分,口径长16.1公分,口径宽11.2公分,足径7.6公分,深16.6公分,重880公克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尖流,扁把,把两端刻如意形饰,一端贴于腹间,一端贴于帽沿并有突棱竖起与口沿平立。直颈,硕腹,圈足,附宝珠钮盖,盖面三层呈伞状,一边有系孔,一边凸出与流口密合。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筋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白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宣德年中制,大和斋里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润透朱砂釉,盛宜沆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乾隆乙未仲春御题」钤印二:「古香」「太璞」。另僧帽壶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识,可见其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赏爱。宣德宝石红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留一道「灯草边」白边,为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喜爱,清佚名画「胤禛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与其他青铜器、汝官窑等器陈列一起,其珍贵可想而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6: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高4公分,口径8.3公分,足径3.7公分
  
  此器作侈口,浅弧形壁,浅\圈足,器表彩绘两组子母鸡图。图中公鸡、母鸡率领小鸡觅食于野地,母鸡低头欲啄虫,小鸡展翅雀跃,即使在细小如斯的画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温馨可爱的情境。又,画中的牡丹、兰草与湖石恰如其分的隔开两组图案,杯内纯白无纹饰,底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款,款识之外并加画双方圈。此足以传达天伦和乐的子母鸡图,或因帝王的喜爱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故至晚明无不以为「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以及明神宗万历皇帝桌上之成化鸡杯「值钱十万」之说,遂不径而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6: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晚期娇黄锥拱兽面纹鼎
  高16.8公分,口径13.3公分
  
  圆鼎式炉身,口沿饰双立耳,底接管状三足,足壁饰泥条。通体罩施娇黄色釉,釉质透亮,侧视微现五彩光泽。炉身前后两面划兽面纹,间饰以金钱纹和朵花,底刻「周丹泉造」四字楷款,为本院典藏唯一刻有周丹泉款识的作品。周丹泉活跃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善仿古瓷,能以奇木造器,同时匠心独具也能叠石造园。据说嘉靖末年,周丹泉曾仿作一件定窑鼎炉,引起收藏界的骚动。据《韵石斋笔谈》的记载,仿造之前,周丹泉先「以手度者再」,再以「片楮」摹花纹,烧造出来的成品竟与原作无纤毫差别。让藏家唐鹤征叹服之余,以「四十金」作为代价,买下伪作,作为收藏的「副本」。足见周丹泉技妙入神及其影响的层面。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6: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康熙宝石红观音尊
  高25.6公分,口径7.3公分,足径11.1公分
  
  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奉派前往景德镇御窑厂管理烧造事宜,生产的瓷器中有一种遥仿自宣德的红釉器,色泽鲜艳,特别引人注目。因是郎廷极监造之下的产物,所以称为「郎窑红」。此瓶形制和观音手持之净瓶相似,故又有观音尊之称。瓶口不规则的脱釉,则是郎窑红作品的典型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
  高9.2公分,口径7.5公分,足径8.1公分
  
  宽圆直口,壶身较低呈短圆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带平顶宝珠形盖,纽侧一气孔。壶腹部两面开光,各画不同的蓝料山水图画。一面有墨书题「树接南山近」,下描红「山高」一印。另一面题「烟含北渚遥」,下亦有红料描绘「水长」一印。隙地及盖面彩绘四季花卉纹的锦地花纹饰。胎薄透光,质地细腻,山水画工精美,釉彩富丽脱俗。壶底蓝料书「雍正年制」二行四字仿宋体款字,外加双方框。雍正御用茶壶,喜爱简约大方造型,此类壶身较短,壶口略大的茶壶为雍正时期仿宜兴壶形制而作,单色釉如霁青、茶叶末珐琅彩瓷茶壶,均为相同造型。本件在道光十五年《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内名为「雍正磁胎画珐琅青山水白地茶壶,壹件」。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雍正珐琅彩山水碗
  高6.9公分,口径14.9公分
  
  相较于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雍正官窑的作品,逐渐往视器面如同画面的方向发展,此时彩色底釉渐为白釉所取代,画珐琅人仿佛在素白的纸或绢上作画,无论是由宫廷画家亲自执笔画图,或者只是提供画稿让画匠来依稿绘制,在追模文人书画雅趣的诉求下,珐琅彩瓷的图绘愈发精致细腻,完全以比照院画水平为能事。此品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薄胎白釉,弧形碗壁一面彩画蓝料山水,画中山崖石壁上由细笔描绘出来的线条,为表现阴阳向背所晕染出来浓淡色泽,与凝聚于山头的苔点,以及溪旁的林树、舟渚、茅屋等无不精细入微,大有提供观赏游览之功能。另一面以墨书题写:「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题句前后并以红料描画「寿如」、「山高」、「水长」三印。底素白,中心以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宋体款。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乾隆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
  高20公分,最宽8.2公分,口径4.2公分,底径5.9*2.8公分
  
  瓶作扁圆形,为凸显别出新裁的造型,两只扁圆瓶以前后错开但腹部相连的形制出现。口作唇边向内敛收,短颈、长方形矮足,胎骨厚重,瓶面满饰蓝、紫锦地图案,锦\地之上再彩画各式缠枝花卉。双连瓶腹部中心两面开光,分画梅花、喜鹊及水仙、鹌鹑,由于两器相连,故前后两面的开光,皆因交错之故而各出现圆形与半圆形的作法,此变化亦与蓝、紫两色釉彩的交*出现共同形成有趣的对应与变化。器内及底皆施湖绿色釉,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双连瓶的形制,已见于乾隆之前的官窑和民窑。乾隆官窑为表现其卓越的承造能力,故于前人的基础上无不尽力烧造「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时足以展现技术与想像的瓶式。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乾隆茶叶末六联瓶
  高24.2公分
  
  此品造形奇特,分别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着中央的主瓶,共同构成一件独立完整的作品。其实经由透视,得知瓶肩以下六瓶的器身彼此相连,肩部以上的细长颈则只只分开。特别是周边的五管长度齐平,而中间的主瓶长度稍长,正好强调它是由六只瓶子所组成的一件作品。瓶颈的外壁各出现一周细棱,器身无纹,表面罩施茶叶末釉,浓釉积聚处颜色较深,釉薄处呈现黄绿的色泽,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传世的雍正官窑已经出现像双连瓶、四连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组合完成的作品,至乾隆时期,御窑厂再加以发挥,尽力烧造「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时融合技术与想像为一器的新瓶式。透视六连瓶的构造,发现其组合相当别致。即六联瓶中间的主瓶瓶身从上而下分别开挖出五个穿孔,每一个穿孔又各与周边环绕的五瓶相通。因此,六联瓶虽然由六只瓶子所组成,其实瓶身却彼此相连、互通。最难得的是周边的五只瓶子,大小近乎相等,于黏贴过程又必须对准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见乾隆官窑悉心照顾细节的特色。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泉青瓷网 ( 浙ICP备07506792号  

GMT+8, 2023-9-24 06:03 , Processed in 0.0932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