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一站通)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瓷器部分典藏精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乾隆粉红锦地番莲碗
  高7.6公分,口径15.9公分,足径6.9公分
  
  此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施浅粉红色底釉,其上再锥划蔓草及回纹。粉红釉彩之上,又以各色彩料画出缠枝番莲花,近口缘加饰一圈蓝料回纹,碗心彩画秋葵花一簇,器底以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楷款。整件作品壁薄如纸,繁花似锦\,敷彩淡雅,线条清晰,不失为乾隆官窑的代表作。乾隆官窑善于制作繁密的瓷绘,如「粉彩花卉瓶」已极致地表现出琳琅满目的花朵。相较于「粉彩花卉瓶」,此件作品似乎更为考究,浅粉红底釉远看似一层薄的素色底釉,近观才发现釉面已先以针状工具逐次剔除底釉,营造出锦\地纹。再于织锦的底纹上彩画各种花卉,表现出锦\上添花的多层次装饰风格。依据造办处档案的记载,御窑厂曾烧造绿地、黄地、白地、红地、月白地「锦上添花」的瓷胎珐琅,此此可见锦\上添花纹饰流行于乾隆朝的情形。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乾隆黄釉粉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
  高19.5公分,口径6.1公分,足径6.8公分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时汇集套瓶、转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纹饰上,则融合雕镂与锦地纹于一器。整支瓶子的结构相当复杂,外瓶能拆解成颈和身两个部分,而内瓶上部与颈相连,下底则运\用卡榫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内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转动瓶颈即能转动内瓶的功能。特别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错并且实际切开的如意云纹,其看似分离却又彼此相连的关系,正式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国泰民安的含义。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嘉慶描金萬福連連紅地罐
  通高 16.5公分,口徑 6.7公分,底徑 6.7公分
  
  這件可能用來裝茶葉的蓋罐,可真是富麗堂皇,紅色的地子上由上到下,都描上滿滿的金彩。蓋身紋飾還象徵「萬福連連」,你聯想到了嗎?規整的蕃蓮花以卷草的枝葉相連結,「萬」字符號與蓮花中心的「福」字,代表「萬福」,蓮花諧音「蓮」,而纏枝蓮又可寓意「連綿不斷」,你說這是不是件吉祥滿貫的茶葉罐?使用起來應當會更順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光绪大雅斋款紫地粉彩花卉盒
  高19.5公分,口径29.5公分
  
  清晚期在内廷长期掌政的慈禧太后,大家都听说过她奢华享受或是喜爱翡翠的故事,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以「大雅斋」为记的艳丽瓷器,为供其御用所造。这些「大雅斋」款的作品,虽然是承继了盛清时期珐琅彩的用色,但是在色彩的配置上,更出新意。例如,在过去紫色通常用来描绘图案,未见用来作为地色,但此件紫地粉彩花鸟盒,大胆地以紫色为背景,搭配红花绿叶,色彩鲜明抢眼。是不是和慈禧太后喜好奢华的风尚相合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光绪绿地鱼龙图花式瓶
  高51.6公分,口径28.6*25公分,宽33.5*26公分
  
  相信大家看到这件大瓶,一定眼睛为之一亮吧!高又厚的大瓶,却有个婀娜的八瓣花形身躯,上头还满布鲜艳的黄绿色釉,是不是相当具有现代感?器身两侧贴塑兽耳衔环,腹部前后有菱花式开光,框栏里浮雕鱼龙图,五爪龙遨游彩云间,鲤鱼从波涛中跃出,带鱼跃龙门、出人头地的吉祥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鬶
  高29.5公分,高21.6公分,最宽16.9公分
  
  白陶是用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的泥土烧制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艺家,用泥土塑造一只抽象的,引颈鸣啼的鸟儿;然而,它却是可以盛装美酒的容器。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
  高24公分,口径11公分,足俓6公分
  
  龙山文化时,发展轮制拉胚技术,可制作很薄的、甚至还可镂雕图案的陶器,又可称为「蛋壳陶」。在窑中用最后加碳或封闭空气入口等方法,让窑中产生渗碳作用而烧制出黑陶。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至汉茧形壶
  高32公分,腹围98.8公分
  
  黑陶,器身作蚕茧形,器外饰以多组平行线纹,行间刻有清乾隆皇帝所赋之诗文90字。器作贮酒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高6.9公分,横23公分,纵16.4公分,口径23公分,足径19.3X12.9公分,重670公克
  
  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棱,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
  高18.8公分,底径31*13.2公分
  
  瓷枕在唐朝时,一般可见到的有三彩、褐釉、黑釉、长沙铜官窑等釉色,而造型则有睡枕及脉枕等。到了宋朝,瓷枕造型更是多样化,特别是陪葬用者,器型增大、样式与纹饰都以含有寓意者为取。此件婴儿枕应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泼可爱,健康儿穿着衫裤及套上有花纹的锦缎长背心(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一件造型相同,但背心则素无花纹),趴在锦\垫上,双脚往后交*,一副悠哉状,令人疼爱。此枕以前、后模压制而成,再以刀剔刻脸部五官及衣着线条,使其表情更生动明确。器底平整,左右挖有二小圆洞,这是为避免烧造时因密闭的器内,空气热涨而爆裂。釉牙白略带灰。定窑在烧造时因以煤炭为燃料,窑内为氧化焰气氛而使釉色泛黄略带灰。在器底有几处流釉现象,此即文人们所形容的「泪痕」。此件器底刻有乾隆癸已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春之御题诗款。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泉青瓷网 ( 浙ICP备07506792号  

GMT+8, 2023-9-24 04:42 , Processed in 0.0787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