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龙泉 据资料看,宋代没有记载哥窑,从元末孔齐在《静斋至正直记》中提到了杭州有哥哥洞窑,哥哥窑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旧哥哥窑,明宣德三年(1480)为宫延编制的藏器目录《宣德鼎彝谱》中记“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柴窑为五代官窑或贡窑,所以,五大名窑指的是“汝官哥钧定”,根据就是这条记载。 能说明哥窑名称的描述其特征并指明产地是在龙泉的文献,成书不迟于(1544)年的陆深的《春风随笔》其中记载,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通志》有记载,相传在宋代处州龙泉琉田有哥弟窑之说(就当今大窑村)哥叫章生一,弟章生二,后来有许多古籍文献都记载了哥窑在龙泉。它的特征是:制作精细,釉色莹润,黑胎开片,紫口铁足,金丝白线,在明代万历年间壬士性的《广志绎》和高濂的《遵生八笺》则记载哥窑在杭州凤凰山下。《遵生八笺》说到“官窑品格大淬与哥窑相同”,是不是龙泉的溪口窑黑胎产品。因此《中国陶瓷史》说哥窑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悬案。 原因有一:据说在1932年,故宫有一位研究员,登记故宫瓷器时发现一批从未见过也没有记录的瓷器。后来把它命名为“传世哥窑”。 原因二:1956年一支研究哥窑的国家考古队,为了寻找哥窑的母体。来到龙泉展开了实地考察,发现宋代窑址的瓷片与传世哥窑无关联。当然他们来的时间不长,考察窑址只不过是走马观花。龙泉窑这样一个庞大窑系,不是一年、两年考察的出,但他们在龙泉道太乡上仁儿元代窑址发现有类似哥窑产品。 原因三:我们可以想像哥窑的考古研究都犯了一个到致命的失误。母本的错误。把传世哥窑当成宋代哥窑括官窑的母本来研究,肯定是研不出什么结论。从上仁儿元代窑址发现有仿哥窑产品,那么所谓传世哥窑是不是元代人烧的呢,或许是民间仿古的艺人做这一类产品呢?这完全有可能,如当今龙泉青瓷文化会社的云龙哥窑和云和县的叶氏哥窑,他们做出的产品能在某些拍卖公司拍出数十万元人民币,有一点可以证明,制作传世哥窑的瓷土、釉土肯定来自龙泉。 就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原浙江省青瓷协会秘书长林志明先生对哥窑看法有三种观点,一是哥哥洞窑演绎说,二是兄弟说,三是官哥读音混同说。(杭州人方言音是不会搞错的若官窑没在龙泉,这里的人是很容易听错的。) 到今天为止,符合古人对哥窑特征描述的产品有杭州的郊坛下与龙泉黑胎类的产品,因杭州郊坛下已明确为南宋官窑。那么宋五大名窑中的哥窑产地,杭州予以否定,不在杭州。让龙泉告诉大家,龙泉的小梅一处窑址,就是南宋早期大家要找的哥窑产地。他烧制专一,只烧一种哥窑产品,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这支窑的技术延续到溪口瓦窑垟,前后烧制类产品200年左右,从出土的瓷器来看,也证实了传世哥窑跟宋代哥窑是有关联的。因为传世哥窑一直在仿宋代哥窑,由于时间、地点、技术等差因素,要仿的一样是不可能的。就目前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小梅窑进行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标本整理展示时,就可以洗清宋五大名窑的哥窑产地就在龙泉。 青瓷文化会所 项宏金 2011年11月10日 |